但除了更加排擠所剩無幾的偏鄉縣市財政,更加擴大城鄉差距與貧富差距外。
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、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、台北市立忠孝醫院小兒科主任、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) 時光輪轉,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也在輪轉,從2020年底最初的武漢肺炎病毒株,變出了Alpha、Beta、Gamma、Delta、Lambda、Kappa等等病毒株,台灣曾經受到原始的武漢肺炎病毒株、Alpha、Delta病毒株入侵,引發了社區恐慌,造成民心惶惶,目前雖然已經相對安定,但仍然不可大意。美國與日本科學家在老鼠研究實驗中發現,與早期其他變種毒株相比,Omicron對肺部的傷害確實較輕微,主要是影響上呼吸道,比較少造成下呼吸道的肺部感染,後者是造成住院、重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分析指出,疫苗對預防住院的有效性在打完第一針後為52%,打完第二針後2到24週為72%,超過25週則為52%,接種完加強針兩週後為88%。只是Omicron的傳播力甚強,幾乎是Delta變異株的3至5倍,若受到感染者的免疫力較差,例如未打疫苗者、老年人口,免疫不全及慢性病患者,仍有一定的風險存在,若感染者很多,即使發生住院、重症及死亡的比率低,仍不排除會有許多人因而住院、重症及死亡,不可不慎。英國劍橋大學也曾經分析一百多萬個病例,發現Omicron確診者的住院與急診風險,約分別只有感染Delta病毒株的一半與三分之一左右,似乎病毒也在嘗試與人類共存。文:林應然(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,美國喬治亞州立醫學院免疫過敏科研究員。縮短間隔雖然抗體效價可能略低,但防疫效果立即顯現,絕對不是不發生效果
面對這樣的強大外敵,國民黨一貫主張要採「事大政策」,也就是不挑釁、不刺激中國,並利用中國的龐大市場來獲取商業利益,只要兩岸經貿高度整合,中國就不會挑起戰事。但長期來說,這對國民黨很不利,因為民進黨的「抗中保台」會一直有用,直到其中一方倒下為止。以謠言散播者的神邏輯推測內容提到的「833,332」、「9,904」和「3,700」數值,是「錯誤」的分別將UKHSA報告中第29、30和31頁(Table8-10)表中的確診、住院和死亡病例的數值相加再減去未得知數(Total-Unlinked)得出,接著再回推表中「接種」、「未接種」的各自比例,以下附上邏輯錯誤的計算方式。
其中未接種疫苗的佔所有病例的39%、所有住院病例的34%和所有死亡病例的19%。該謠言引用的UKHSA報告,完全不能被解釋成「只有完整接種疫苗的人,才會害怕新的Omicron變種病毒」。有著大量專業領域專家學者的法國知名醫療健康網站「Health Feedback」,也在他們網站中也查證了多篇來自The Exposé的文章,多篇內容都被認定為「錯誤」、「缺乏實證依據」或「曲解原始資訊」,故若看到來自The Exposé網站的傳散圖文內容,應保持懷疑且謹慎的理性客觀心態。在The Exposé的文章中,提到「在英國衛生安全局 (UKHSA) 每週發布的疫苗監測報告,其中包含英格蘭各地過去4週,按疫苗接種狀態劃分的Covid-19確診病例數、住院和死亡的統計數據。
舉例來說,如果今天一個國家疫苗完整兩劑施打率為95%,全國只有剩5%的人沒打疫苗。結論 謠言的算法是錯誤的,因為在英國全國接種疫苗的比例本身就很高,接種疫苗的人群基數本身就很大,所以接種過疫苗的人發生感染、住院和死亡比例不能以該報告的數值推算。
因為這兩個群體基數的差異,讓它們之間無法用粗發生率去比較。謠言內容 【英國衛生安全局 (UKHSA) 疫苗監測報告】只有完全接種疫苗的人才會害怕新的「有史以來最糟糕」的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變種。該報告第五頁的數據清楚說明,現有的AZ、BNT和莫德納三支疫苗,在預防COVID-19重症和死亡方面仍是安全有效的。在這份報告中,我們無法得知全國的「完整兩劑疫苗人數」和「完全未打疫苗人數」,所以這個謠言的算法是錯誤的。
」是謠言內容的主要來源。解析 首先,該謠言的出處是來自一個名為「The Exposé」(舊名為The Daily Expose),是一個已被全球各大機構認證的反疫苗資訊平台,長期充斥大量錯誤、扭曲解讀疫苗資訊的網站。解析內容即時提供給MyGoPen完整引用。結果發生大流行,看到感染、住院和死亡的都是打過疫苗的人(100%),我們不會說剩下5%沒打疫苗的人才是真正對病毒有保護力。
他們的最新報告於去(2021)年11月25日星期四發布涵蓋了去年第43至第46週(10月25日至11月21日)的感染、住院和死亡數據。接種疫苗的人數佔所有病例的 61%,佔所有住院人數的66%,佔所有死亡人數的81%」,此計算方式是否正確?說法有根據嗎? 對此,SMC與合作夥伴「MyGoPen事實查核組織」共同釐清謠言內容與查證研究,希望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,幫助民眾解開疑慮。
接種疫苗的人數佔所有病例的 61%,佔所有住院人數的66%,佔所有死亡人數的81%」。英國衛生安全局 (UKHSA)每週發布一份「疫苗監測」報告,其中包含過去四周英格蘭各地按疫苗接種狀態劃分的COVID-19病例、住院和死亡的統計數據。
該謠言文章指稱的數據,來自英國衛生安全局去年11月25日發布的「COVID-19 疫苗監測報告」。數據顯示,他們已經佔了每五例COVID-19死亡中的四例。如果要比較「完整兩劑疫苗」與「沒打疫苗」之間「感染」的相對風險(住院與死亡的相對風險亦同),正確邏輯的算法: Photo Credit: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最後,該報告中也多次強調,「這些原始數據並不能用來評估疫苗的保護效果」(These raw data should not be used to estimate vaccine effectiveness),表中也特別註明「表中的數值應謹慎解讀」(These data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),就是因為還有其他許多其因素,會影響這些感染、住院和死亡的病例數,如:被檢測的積極度、就醫的健康意識、數據蒐集的時間段、接觸風險高低等因素解析 首先,該謠言的出處是來自一個名為「The Exposé」(舊名為The Daily Expose),是一個已被全球各大機構認證的反疫苗資訊平台,長期充斥大量錯誤、扭曲解讀疫苗資訊的網站。結果發生大流行,看到感染、住院和死亡的都是打過疫苗的人(100%),我們不會說剩下5%沒打疫苗的人才是真正對病毒有保護力。數據顯示,他們已經佔了每五例COVID-19死亡中的四例。
舉例來說,如果今天一個國家疫苗完整兩劑施打率為95%,全國只有剩5%的人沒打疫苗。如果要比較「完整兩劑疫苗」與「沒打疫苗」之間「感染」的相對風險(住院與死亡的相對風險亦同),正確邏輯的算法: Photo Credit: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最後,該報告中也多次強調,「這些原始數據並不能用來評估疫苗的保護效果」(These raw data should not be used to estimate vaccine effectiveness),表中也特別註明「表中的數值應謹慎解讀」(These data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),就是因為還有其他許多其因素,會影響這些感染、住院和死亡的病例數,如:被檢測的積極度、就醫的健康意識、數據蒐集的時間段、接觸風險高低等因素。
他們的最新報告於去(2021)年11月25日星期四發布涵蓋了去年第43至第46週(10月25日至11月21日)的感染、住院和死亡數據。在The Exposé的文章中,提到「在英國衛生安全局 (UKHSA) 每週發布的疫苗監測報告,其中包含英格蘭各地過去4週,按疫苗接種狀態劃分的Covid-19確診病例數、住院和死亡的統計數據。
結論 謠言的算法是錯誤的,因為在英國全國接種疫苗的比例本身就很高,接種疫苗的人群基數本身就很大,所以接種過疫苗的人發生感染、住院和死亡比例不能以該報告的數值推算。該謠言引用的UKHSA報告,完全不能被解釋成「只有完整接種疫苗的人,才會害怕新的Omicron變種病毒」。
接種疫苗的人數佔所有病例的 61%,佔所有住院人數的66%,佔所有死亡人數的81%」,此計算方式是否正確?說法有根據嗎? 對此,SMC與合作夥伴「MyGoPen事實查核組織」共同釐清謠言內容與查證研究,希望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,幫助民眾解開疑慮。謠言內容 【英國衛生安全局 (UKHSA) 疫苗監測報告】只有完全接種疫苗的人才會害怕新的「有史以來最糟糕」的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變種。在這份報告中,我們無法得知全國的「完整兩劑疫苗人數」和「完全未打疫苗人數」,所以這個謠言的算法是錯誤的。其中未接種疫苗的佔所有病例的39%、所有住院病例的34%和所有死亡病例的19%。
接種疫苗的人數佔所有病例的 61%,佔所有住院人數的66%,佔所有死亡人數的81%」。有著大量專業領域專家學者的法國知名醫療健康網站「Health Feedback」,也在他們網站中也查證了多篇來自The Exposé的文章,多篇內容都被認定為「錯誤」、「缺乏實證依據」或「曲解原始資訊」,故若看到來自The Exposé網站的傳散圖文內容,應保持懷疑且謹慎的理性客觀心態。
解析內容即時提供給MyGoPen完整引用。該報告第五頁的數據清楚說明,現有的AZ、BNT和莫德納三支疫苗,在預防COVID-19重症和死亡方面仍是安全有效的。
該謠言文章指稱的數據,來自英國衛生安全局去年11月25日發布的「COVID-19 疫苗監測報告」。因為這兩個群體基數的差異,讓它們之間無法用粗發生率去比較。
以謠言散播者的神邏輯推測內容提到的「833,332」、「9,904」和「3,700」數值,是「錯誤」的分別將UKHSA報告中第29、30和31頁(Table8-10)表中的確診、住院和死亡病例的數值相加再減去未得知數(Total-Unlinked)得出,接著再回推表中「接種」、「未接種」的各自比例,以下附上邏輯錯誤的計算方式。英國衛生安全局 (UKHSA)每週發布一份「疫苗監測」報告,其中包含過去四周英格蘭各地按疫苗接種狀態劃分的COVID-19病例、住院和死亡的統計數據。」是謠言內容的主要來源一週2-3次有氧:在減脂階段,每週有氧2-3次搭配阻力訓練(重量訓練)將有效加速減脂的效果。
養成每週規律運動的習慣:剛開始減重、減肥,沒有運動習慣的人,可以先從輕量化的運動開始,如:每天走路一萬步、每週在家進行徒手健身3次等比較容易達成的目標。(該如何計算自己的TDEE?) 每天量體重、紀錄體態變化:每天固定時間紀錄自己的體重及觀察自己的體態變化,將有助於增加減重、減肥的信心。
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肥、減重,那建議就以「公斤數」作為目標,合理每個月減少的公斤數約為1-2公斤。但如果目標是要減脂或增肌,重訓就是必要的,因為肌肉必須要在負重的狀態下、感受到張力,搭配足夠的營養補充,才會生長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過度極端的目標,很難養成持久的習慣、反而會造成目標達成後快速復胖。